您的位置: 首页  >  蓝色文化  >  青春迷彩  >  正文

退伍后,我们的人生避难所在哪里?

来源:一号哨位   作者:哨位君(路赵阳荐)  时间:2017-12-01 20:46:00  阅读:
 到今天为止,我已经退伍整整四年了。
2013年11月25日,我坐上了从哈尔滨开往北京的T158次列车。
我最好的战友在送别的站台流着泪为我敬最后的军礼,他说:“兄弟,你自由了。”
当兵的人大概会哭两次,一次是离家的时候,一次是离开部队的时候。前者可能是因为与亲人离别而悲伤,后者则没有一个具体的理由,因为这个时候的落泪原因实在太复杂了。
有人说,终于离开这个地方了,那他应该是喜悦的,可在转身的那一刻他无法抑制泪水夺眶而出;有人说,是因为舍不得,一起吃过苦的人,无论你们打过多少次架,吵过多少次嘴,在离别的车站你都会为他哭一场。
有人说,在一个地方待久了就会逐渐忘记时间,感觉自己好像昨天才来到这里,又好像已经在这里待了很多年。又像是做了一场梦,而自己已经成为梦的主角。
其实,从某种程度上说,那个让我们爱恨交加的地方,已经成为了我们的“人生避难所”。
为什么叫人生避难所?是因为只有去做这件事你才会安心,那个习惯或地方已经成了“安全感”的代名词。它让人觉得自己有某些与众不同、只属于自己的东西。生活里没有归属,只有这个地方、这个习惯,提供一种熟悉的归属感,隔一段时间,躲进去,给自己补充些力量。
当兵那两年我喜欢写日记,这成了一个雷打不动的习惯,无论多么忙碌,无论熄灯后能否看清本子,都要去本子上写写画画,很多时候都只有自己能看懂。对我来说,当兵的苦累全都化解在了日记本里,那十来分钟的自说自话拯救了一整天的悲伤。
这也许就是所谓的“仪式感”,有那么一点想念或者敬畏,便起了一场仪式,化掉了个体的卑微、猥琐和懦弱,唤起了行动的勇气。
当我们陷入平庸和琐碎,被吞噬,被掏空的时候,那些“仪式”成了我们人生的避难所。
到今天为止,我退伍整整四年。老部队越来越远,新生活里也有新的磨难。而我也在寻找新的人生避难所。
退伍这四年,我做了四件事情,我每天的生活都是围绕着这四件事展开的。
这四件事,是我人生的避难所。躲进去,春夏秋冬为你来;走出去,千军万马来相见。
第一件事是把当兵两年写的日记整理成了一本书。
可能一些朋友也知道,这本书叫《我还青春一次远征》,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了一个大学生士兵完整的军旅生活,点点滴滴,磕磕绊绊。这虽然是一本不那么精致的个人史,却某种程度上鼓励了一些曾经和我一样迷茫的年轻人。当我自己再翻开的时候,我觉得这是我的人生避难所,当我不知所措的时候,躲进去,给自己补充些力量。
第二件事是搭建了一号哨位这个平台。
从2014年8月开始,内容更新从未间断。现在我们拥有最先进的通讯技术,但沟通仍是这个时代最大的难题。通过新媒体的方式讲述军人故事,传播军旅文化,沟通军营内外,拉近心理距离,唤起生活的仪式感,是有意义又有意思的。于我个人而言,这是退伍后的人生避难所,在哨位上有一种永恒的归属。
第三件事是一直在读书,读到了博士。
退伍的那年我还是大三,现在读到了博士,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毕业。导师说,知识的荣耀比王者还荣耀。对我来说,这也是一个人生避难所,有时候,我们丧失的自信和缺少的粮食,可以在书本里可以重新获得。
做四件事是做了一本军旅日历,我给它取名叫“哨位日历”。
这件事情是从去年开始做的,关注一号哨位的很多人见过这本日历的某一页。去年也有一小部分人在使用。这个设计想法源自于我在部队站岗,交接岗的时候我们都要对口令和回令,所以我想,我们的日常生活是否也能像站岗一样度过,每一天我们都在为在乎的人站岗,为自己站岗。
日历上面有每天的口令,这是一种你知我知的力量。还留下了回令的位置,等你回令。一来一回,是一班哨的交接,也是一次军旅人生的轮回。
我在每一页日历上都准备了一个温暖的句子,这些句子都是哨位的读者推荐或者原创的。还有一片留白,让你记录那些值得铭记的瞬间和感悟,关于甜蜜和寂寥,关于成长与困惑……
 

收藏】  【打印】  【关闭

相关新闻

读取内容中,请等待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