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 首页  >  学习园地  >  美文欣赏  >  正文

棉袄衬衫西服

来源:文章阅读网   作者:海仙(余德峰荐)  时间:2017-10-16 20:54:00  阅读:
       棉袄衬衫西服

 
  母亲给我做和买了多少衣服实在是难以数计了,但那么多的衣服真正让我难以忘怀的还是一件棉袄、一件衬衫和一件西服。这三件衣服,我都未能穿上,但镌刻在我的心理,难以忘却。

 
  八岁那年的冬天,天气特别冷。母亲为了不让我冻着,不知从哪里买了一块大红牡丹花的布请裁缝师傅做了件棉袄。记得那天早晨,母亲将我从被窝里抱起来,然后从地上拿了一件花棉袄套进我的手臂,顿时背脊感到暖暖的,原来母亲早就将棉被放在火篮上烘热了。本当穿着这样厚实而又暖和的棉袄自然是欣喜异常的,可是当我看到那大红的牡丹花,眼泪一下就涌出来了。我把母亲刚扣好的钮扣解开,把棉袄脱下往地上一扔,嘴里嘟囔开了:“这是女人穿的,我是男人,我不穿。”母亲好言好语地劝,我始终不穿那件大红牡丹花的新棉袄。我又缩进被窝不肯起床,母亲只好把我爸爸留在家里的旧棉袄又用火篮子烘热给我穿上。我下了地,棉袄刚好着地,这哪里是棉袄,简直是件大衣。那件大红棉袄妈妈只得送给了我的表哥穿。表哥穿着大红棉袄进学校,男男女女的同学都嘲笑他是个女人,可是表哥依然喜孜孜的,没有一点不好意思。要知道在上世纪的六十年代能穿上新棉袄简直是上天的恩赐,可是不懂事的我拒绝了母亲的爱意。

 
  七九年我刚上高二,我们县为了提高高中升学率,在全县进行一次高一统考,将前八十名的学生集中到五七大学(后来改为县二中)学习,文理各四十名。我有幸进入这八十名之内,到了五七大学学习。五七大学是在县城里,乡下人进城读书可是件大事,当时在我们村那是一件大新闻,不比后来考上师范学校的冲击力小,许多老乡都向我母亲讨喜洒喝,母亲也知道我进城读书是件光宗耀祖的事,因此脸上总绽满了笑意的花。夏天到了,母亲想到儿子在城里穿的可不能窝囊,要跟城里人穿的一样。于是她走路去公社所在地的供销社买了一块绿色的的确良布(当时城市穿的确良衣服也还不多)做了一件衬衫亲自坐公交车到县城把衣服交给我。可是我一看衬衣的颜色马上把脸拉了下来:“你看这样颜色的衣服我能穿得出世?”母亲嗫嚅道:“我问过售货员,他说现在正时这种颜色。”“你拿回去送别人穿吧。”我头也不回地奔向了教室。母亲是怎么回家的,我一直不知道,母亲也一直没有再提起过。现在想来,那时我实在是太聪明了。

 
  八二年我参加了工作,但穿的是卡其布的中山装。回家的时候母亲说:“你工作了也穿得好点,别让别人看不起。”我那时只有37元的工资,每月交给母亲20元,自己剩下17元的伙食费,置办行头是没有那个能力的。母亲见讲了几次我没有动静,也知道我很为难,于是也没有跟我商量就托人去省城买了件后背开叉的灰色西服,我回家时,她拿了出来让我穿。那时的学校还没有一个教师敢穿西服,都认为那是奇装异服。我白了母亲一眼,“你真开放,你儿子是教师,为人师表,能穿这种东西?”我把西服又抛给了母亲,她本当脸上绽着笑的脸一下子僵住了,她的眼里顿时有了一层雾。春节时,弟弟从湖北回来了,母亲把西服给了弟弟,弟弟天天穿着西服,母亲的脸上总算又放了晴。

 
  母亲总想让儿子穿得温暖舒适体面,虽然有时做得衣服不一定符合当时的潮流,甚至是超潮流。但母亲的心里总惦记着她的儿子们,从来不考虑自己穿得是否暖和穿得舒适穿得体面,她一辈子就穿过一件棉被,破了又补破了又补,不知有多少层了。我工作后想给母亲做件棉袄,被她以我刚结婚工资也不高为由拒绝了,一直到她去世,我也未能给她做上新棉袄。去年妻子想给她的父母花一千多元买两件羽绒服问我行不行,我说:“怎么不行,要孝趁早,别等以后懊悔。”是的如果母亲还健在的话,我一定给她买件羽绒服,不必征求她的意见。可是现在想做已没有机会了,真可谓“子欲孝亲不在”矣。呜呼,前人不知而后人哀之,而后人未为而后人亦复哀之。

收藏】  【打印】  【关闭

上一篇:山 村 闲 趣
下一篇:故乡的风俗

相关新闻

读取内容中,请等待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