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 首页  >  学习园地  >  尚武讲堂  >  正文

【尚武讲堂】能跑为王?打胜仗你得拥有一副“全能型体魄”

来源:中国军网综合   作者:刘小川(余德峰荐)  时间:2017-10-28 21:22:00  阅读:
       沙箱、脸盆、折叠凳……体能训练开始前,几名战士将这些辅助器材按预设距离摆上了训练场。这是10月中旬,陆军某部直属队官兵开展综合性体能训练的一幕。
       负责组训的班长介绍道:这组训练往返距离共200米,起点线放置装满水的脸盆,前方20米处放置2个沙箱,去时需要手提2个沙箱冲刺,快速通过折叠凳设置成的30米×2蛇形障碍,到达折返线后,需肩扛1个沙箱原路返回。这个训练课目是官兵自创的,能同时锻炼爆发力、臂力、耐力和身体协调性。
       “咱俩来比一比!”下士刘浩楠向同年兵隋荣强发起挑战。哨音一响,他俩在脸盆里憋气30秒后,迅速提起沙箱冲刺,随后穿越蛇形障碍。过去以长跑见长的隋荣强因为短距离爆发力不强,在障碍处被刘浩楠超越。虽然最后50米隋荣强紧追不舍,但刘浩楠仍以0.3秒的优势,率先冲过终点。
       “官兵自创的内容,既充满挑战又富有趣味,还能锻炼全身综合体能素质!”副参谋长张存松说,部队驻地偏远、条件艰苦,训练条件有限,为了全面提升官兵体能素质,他们依托自身实际,想出了很多办法。
       但在几年前,他们的思维还停留在“能跑为王”的狭隘理解阶段。
       炮兵股参谋彭文全是有名的“飞毛腿”,在单位很吃香。参加完全军军事体育训练参谋骨干培训班后,他开始认真思考如何转变组训思维。他回忆起一次尴尬的经历:当时集训队进行5公里武装越野、400米障碍、实弹射击等8项课目连贯考核,自信满满的他却因为体力分配不合理导致成绩不理想。教员语重心长地说:“实战化不单要‘飞毛腿’,还需要素质综合的‘全能王’。”他如梦初醒。
       “不管白猫黑猫,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!”过往训练方式中,过分注重练习长跑训练,且方法单一,对人体其他部位机能挖掘不充分。在反思中,该部尝试着改变,并把官兵自创的新点子、新方法搬上训练场,通过分析数据、咨询专家等途径,逐步确立了“五力一巧”的训练思路。
       为科学合理组训,他们邀请地方体育教练和有健身经验的骨干进行授课和全程指导,将运动生理、军事体育和伤病防治等内容科学整合,划分“臂力、腹力、弹跳力、爆发力、耐力、灵巧性”6大类,自创了20余种组合训练。
       既然是新的训练模式,就得有相应的训练配套设施。他们充分发挥官兵的聪明才智,广泛使用官兵自主设计制作的仰卧起坐架、卧推架、水平横梯等。为了保证训练迅速推广,他们选派体能训练骨干前往军地院校“取经”,并通过预任指挥士官集训队进行试点。如今,每个营、连都有自己的体能训练场,哑铃、拉力器等轻便器材“进班入排”。
       修理所班长吕永宁在专业技术上堪称“大拿”,但是耐力和臂力一直是他的“老大难”。进了力量集训队后,他开始了“搬运工”的训练模式:每天把靶场用的防护轮胎来回搬运,途中经过沙石路、沥青路、水泥路、土路等多种地段,在增强力量和耐力的同时,还考验他如何合理分配自己的体能。   在“国际军事比赛-2017”的“军械能手”项目的维修排接力赛中,吕永宁和队友配合默契,将重达数百公斤的火炮自动机迅速拆卸搬运,最终力压群雄,摘得该项目冠军。
       扎实的训练,让官兵拥有了能打胜仗的“全能型体魄”。今年野外驻训期间,他们自建了抗缺氧、力量、综合3类训练场来满足官兵体能训练需求,确保野外体能训练不断档,为提升部队战斗力奠定了基础。
       “上山?!”2014年,还是新兵的我,听到指导员宣布这一“重磅消息”时,既兴奋又焦虑。上山可不是简单的爬山,而是上高原,去海拔几千米的昆仑山。
       兴奋是因为单位一直流传一句话:“不走一趟昆仑山,当兵再久也枉然!”得知上山驻训的消息可以说不亚于朝拜圣地的感觉。但令我焦虑和烦恼的,是鼻腔干燥出血和日复一日枯燥乏味的训练。
       要“上山”,先过身体关。为了早日适应高原的环境,我得把身体练得棒棒的。每晚熄灯前,到连队俱乐部训练:不管是俯卧撑、举哑铃,还是仰卧起坐,我都通通来一遍。
       两个星期之后,连队组织体能测试。我信心满满的上阵,可成绩却泼我一头冷水,我还因为手榴弹投掷时力度过猛、幅度过大拉伤了手臂。这次意外受伤,加上体能考核成绩垫底,让我成了留守的一分子,无缘“上山”。
       大部队回来后,单位请来了地方健身俱乐部的教练。不仅讲解人体生理、运动防护等知识,还进行动作、练习的现场教学示范,这时我才发现,自己以前的训练很盲目,很容易造成训练伤病。
       “健身也得懂科学方法!”作训部门根据运动健身动作,区分专业、岗位,鼓励官兵自主设计组合练习。科学的训练方法、健全的训练设施、系统的考核规则,有了这些,我练得更起劲了,进步也是有目共睹。终于,我迎来了第一次“上山”的机会。
       记得当时翻越了几个达坂、拉升了上千米的海拔高度,我们终于到达了高原驻训地。驻地的体能训练,由简到繁、由易到难、由少到多,循序渐进的训练课目,让我慢慢适应了环境。
       第一次实弹射击,我受领道路管控任务,需要在几个任务点来回穿梭,对体能考验极大。好在有前期训练打下的底子,我出色完成了任务。受到上级表扬的时候,我耳畔响起了那句歌词: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。只要有强健的身体,再高的山也不在话下,再远的路也不是问题!
       对于军人而言,如果武艺不精、技不如人,上战场必然会付出沉重的代价。
       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曾说过:“刃不素持必致血指,舟不素操必致倾溺,弓马不素习而欲战胜者,未有不败者。”但到了清朝,八旗兵却没有听进前人的忠告,终因训练荒废,屡尝失败苦果。健锐营曾为满清八旗兵的精锐,自恃骑射技术高超,但后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,常有“十人上马半数落,龇牙咧嘴腿骨折”,屡战屡败。
      《艰难一日》一书写道:“我们没有什么与众不同,就是通过反复的基础训练,使任务形成肌肉的记忆。”历史告诉我们,军人疏于习武,就会被时代淘汰。
       不可否认,当前我军官兵的体能水平,离能打胜仗的标准还有一定差距:有些单位训练满足于考核过关,蜻蜓点水;有些官兵“小得即满,小成即浮”,及格就沾沾自喜……满足现状势必不会精练勤练,何谈水平提升?
       俗话说:熟能生巧,巧能生妙。NBA巨星科比,每天看着“洛杉矶凌晨4点的样子”出发训练,日复一日,他并没有因为天赋异禀而偷懒,反而是每天比别人训练更长时间,这才练成了百步穿杨的独门绝技。刚进职业球队时,C罗并不惹人注目,但他非常努力,除了吃饭和睡觉,几乎每个小时都在练习。即使后来世界足球先生与欧洲足球先生荣誉等身,C罗仍旧每天坚持做3000个俯卧撑,永远是训练场上来得最早、走得最晚的那一个,甚至度假也不忘训练。
       “操千曲而后晓声,观千剑而后识器。”不经过千锤百炼、长期磨砺,就练不出娴熟的功夫、精熟的技艺、纯熟的身手,能打仗、打胜仗就会成为一句空话。
        美军官兵年均体能训练时间在510小时以上,并把体育教育作为军校必不可少的基础课,与文化教育和军事教育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。按照俄罗斯军队体育锻炼细则的要求,所有军人每天都必须进行一个小时的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能素质。
       刀不磨不快,兵不练不强。提升体能水平,没有捷径,只有一条路:多练、苦练加精练。

收藏】  【打印】  【关闭

相关新闻

读取内容中,请等待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