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 首页  >  蓝色心迹  >  读书体会  >  正文

《守望天山》:英雄身上庄重而高贵的品格

来源:本站原创   作者:卢文杰  时间:2017-02-23 19:05:00  阅读:
        在新疆天山旁的乔尔玛烈士陵园中,有一位老兵,守护着168座坟墓,因为一个承诺,让他坚守在这里24年,直到今天,他还一直守望着168位烈士,守望着他付出了全部青春的天山。今天,我就为大家讲述一位筑路老兵——陈俊贵的故事。
        1979年,陈俊贵随所在部队前往新疆天山,参加天山深处的独库公路大会战。当时施工条件艰苦,虽是九月,但天山上早已银装素裹,满是冰雪,道路施工全靠战士们手推背扛,隧道更是一尺一寸抠出来的,战士们白天要工作十三四个小时,晚上还要学习天山上牺牲烈士的先进事迹。在天山上修路,牺牲是常事。
        就在陈俊贵来到天山的前一年,姚虎成和打前站的战友正在为大部队开辟道路,他们从早上一直干到中午,姚虎成看时间不早了,就让战友们先回去吃饭,自己留下来继续清扫积雪。战友们刚走不走,突然传来一阵轰隆隆的响声,雪崩发生了,飞泻而下的积雪把推土机冲出50多米,姚虎成不幸牺牲,年仅28岁。
        李善国,湖北人,他爱人来部队,他正带领战士们打飞线,没有下山去接,后来一场意外的塌方发生了,李善国等五名同志不幸牺牲,他爱人就在不远处的营地等着他,可等来的,却是他牺牲的消息。
        还有一个四川兵,在道路施工时突然遇到塌方,一块巨石砸中了他,他整个身子被压在石头下面,压成了饼子,只有头露在外面,当事人还没死,还能说话。战友们用钢钎撬,想把他救出来,可咋撬得动啊,想用炸药炸开石头,又怕伤了他。看见战友的惨状,全连战士哭着喊着围着石头跑来跑去,就是无从下手。最后,那个兵说:“爸,妈,我在部队很努力,干的不错,没有给你们丢脸。”说着,眼泪就涌了出来,和鼻子里的血一起流进雪地里。
        在修筑新疆天山公路的十年时间里,官兵们在与世隔绝的天山深处,与险峻的山石斗,与恶劣的天气斗,与疯狂的风雪斗,与难耐的寂寞斗,一共牺牲了168位官兵。他们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,以“碧血洒天山,为振国威军威”的精神,铸就了悲壮的天山精神,也正是这种为国捐躯,无私奉献的天山精神,让陈俊贵选择留在天山。
        1980年,陈俊贵所在部队1500多人被暴风雪困在零下30多度的天山深处,当时部队面临寒冷冻死、断粮饿死的危险,上级决定派陈俊贵等四人带上最后的20多个馒头,前往40多公里外的指挥部求援。在海拔3000多米高寒缺氧的雪山上,他们连走带爬,艰难前行,40公里的山路还不到一半,就已筋疲力尽,但想到被困的上千名战友,他们放弃了休息的念头。又经过两天两夜的行走,他们终因体力透支到了极限,跌坐在雪地里,所有人都紧紧盯着班长装最后一个馒头的口袋,这时班长做了一个庄严的决定:“我和罗强是共产党员,陈卫星是老兵,只有陈俊贵是新兵,而且年龄又最小,这个馒头给他吃。”班长命令陈俊贵必须吃掉这个馒头然后继续完成任务,于是陈俊贵含泪吃下了这个馒头。最终,班长和副班长倒下了,陈俊贵和陈卫星被一位牧民救了起来,陈卫星脚趾被冻掉,陈俊贵腿部严重冻伤,被评为甲级二等残废军人。退伍后的陈俊贵回到了辽宁老家,担任电影放映员的工作,有一次他在播放以修筑天山公路为原型的电影《天山行》时,镜头中的一幕幕又让他想起了仅仅想处了38天的班长,于是他做了一个改变他一生命运的决定,重新回到天山,为班长守墓。
        蜿蜒而平坦的天山公路,是筑路老兵用青春、热血和生命铸就的历史奇迹。战友们的为国捐躯是一种大爱,班长的舍生忘死是一种大爱,陈俊贵的知恩图报也是一种大爱,而爱,需要传递,我相信陈俊贵得精神定会随着这天山公路越传越远,抵达我们每个人的心灵。
        陈俊贵守望的不仅仅是在生死面前,把生的希望留给彼此的战友真情,更是守望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,在那段岁月中,一批批的战友战斗在祖国需要的地方,用牺牲和奉献建设着美丽的祖国,用行动告诉我们什么才是“有灵魂、有本事、有血性、有品德”的革命军人。
        作为国防生,我们更要在平时的训练生活中发扬“不怕吃苦,乐于付出,敢于奉献”的精神,来实现从地方青年向四有军人的转变。
        读完这本书,我的耳边又响起了那首熟悉的歌曲:
        当我永别了战友的时候,
        好像那雪崩飞滚万丈,
        亲爱的战友,
        我再不能看到你雄伟的身影,
        和蔼的脸庞。
        守望天山,这不单单是对生死承诺的守望,也是对亲情、对爱情、对友情的守望,守望之久更显真情之深。
        牢记历史,铭记烈士,英雄不死,意志长存。
 

收藏】  【打印】  【关闭

相关新闻

读取内容中,请等待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