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 首页  >  蓝色文化  >  青春迷彩  >  正文

他41岁晋升少将,刚刚上任南开校长

来源:一号哨位   作者:武夫(路赵阳荐)  时间:2018-03-03 16:33:00  阅读:
 
 
 
 
他17岁入伍,41岁晋升少将
刚刚被任命为南开大学校长
 
专栏作者 | 武夫
 
 
 
其实不是刚刚,是2018年1月3日。为了假装时效性,所以用了刚刚。不过,在200万年人类进化史中,一天时间也足以用刚刚来形容。当然,这些都不是重点。
 
——非著名部队网评员武夫
1
这两天,一则消息在学术圈里广泛传播:
1月3日,中共中央组织部在南开大学宣布了中共中央、国务院的任免决定:曹雪涛同志任南开大学校长(副部长级)。
引爆刷屏的不是南开大学,而是曹雪涛本人的传奇经历:
他出生于1964年,17岁时参军入伍,成为第二军医大海军医学系的一名学员;
26岁那年,他由于硕士论文极其优秀被破格授予博士学位;
28岁那年,他又获得破格晋升,成为当时国内最年轻的医学教授;
33岁那年,他担任全军免疫与基因治疗重点实验室主任;
40岁那年,他担任第二军医大学副校长;
41岁那年,他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,同年晋升少将军衔,成为当时全国最年轻的院士和最年轻的将军之一。
此外,曹雪涛从2001年起连续11年入选全国优博指导教师,历年来指导的12位博士获得全国优秀博士生,因而被网友称为“最牛博导”。
2
学术圈关心的是他的学术生涯,而作为军人的我,自然更关心他的军旅人生。
从17岁入伍到46岁退役,他的军装一穿就近30年。
他在一次采访中说:我和你采访的所有其他获奖科学家可能都不太一样,他们都有留洋经历。我是完全土生土长的,或者说是本土科学家。我是漏网之鱼。
是的,他是一名由部队培养出来的世界顶尖科学家,本土的。
其实,长期以来,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,军内外许多人都有一个疑问,或者说是一个思考:军队还能培养出顶尖人才吗?
“部队院校只搞管理,不搞学术,部队学历含金量低,没有真才实学。”
“部队不重视人才培养,部队留不下高精尖人才。”
这样的质疑不绝于耳。
曹院士的例子可以作为针对质疑的反驳吗?还是说,这只是一个不可复制的特例?
我们还能出现下一个曹雪涛吗?
3
这些年在部队,我结识了不少硕士、博士。说句实话,他们的境况算不得好。
有一位老大哥,硕士毕业后分配到基层海岛,凭着自己的努力,又考回军校攻读博士学位,博士毕业后,他在海岛又当了五年政治部干事,最终在去年自主择业回家。
上个月,一位毕业两年的硕士给我打来电话,说自己提交了复员报告,想回地方工作。他被分配到基层单位担任排长,学不能致用,思前想后,想要离开。
还有一位即将毕业的本硕连读军医学员,焦虑于去部队医院还是基层卫生连的命运安排,医生是个动手实践和临床积累的长期磨练的过程,对于军医来说,平台至关重要。
这些都是我接触的部队高学历人才个例,但也许,这也是部队一部分高学历人才一段时期的普遍境遇。但愿我的也许,只是也许。
今天我一直在想,如果曹雪涛毕业后没能留校,而是分配至基层卫生队,曹雪涛还会是曹雪涛吗?
当然,这几乎是一个假命题。如此优秀的学员,怎么可能留不了校。
4
这些年,部队不断努力提高官兵文化素质,从数据上看,军官专本科比例已经接近100%;入伍大学生士兵比例也逐年攀登,北京、上海等地已经超过70%。
经过十多年对官兵学历提高的不懈追求,我们至少在数量上,在表面上,已经完成了知识型军营的改造。
公允的说,部队院校,尤其是部分理工医学院校,综合实力在国内是一流的。大师云集,硬件完备,其部分学员素质,也是国内顶尖。培养人才绝不是一朝一夕,更不仅仅是学历教育。
资源、岗位、平台、实践机会、在职教育,跨出学校之后的每一步,都需要仔细打磨,悉心呵护。
否则,学到的东西会很快还给母校,曾经的人才也会泯然众人。
5
许多人说,现在的高学历军人,不是太少了,而是太多了。部队高精尖岗位不需要那么多人,让高学历军人作自己不擅长的工作,不仅是对部队教育资源的浪费,也是对人才本身积极性的挫伤。
不过,从另一个角度看,现代战争是技术战争,我们对于高学历高技术人才的需求,只会更多,不会更少。随着新型作战力量的不断增强,我们对人的要求,只会越来越高。
一方面是人才过剩,另一方面是人才稀缺,如何更精准地把正确的人放在正确的位置上,此刻显得尤为重要。
2017年,承载着提高部队现代化水平期望的国防生制度走进了历史;与此同时,部队研究生、博士生招生规模也进行了适度缩减。我们对高学历人才的追求看似已经不那么迫切,经历了十八年的快速扩张,我们变得更加理性起来。
然而,对于大学生士兵比例的近乎偏执的追求,仿佛又是一种惯性的继续延伸。
6
不过,希望永远都在。
2017年12月19日,《全军研究生学员毕业分配政策》公布:
生长干部学员全军分配,主要补充高技术兵种部队、联合作战指挥中心保障机构、武器装备试验训练部队和专项任务急需单位,重点向新型作战力量单位倾斜。
在职干部考取的研究生,因单位裁并降改、所学专业原因不适宜回原单位工作的,由送学大单位集中组织调余补缺。
随着我军信息化、科技化水平越来越高,随着我军新型作战力量不断发展,高学历应届毕业生,将会有更多舞台;而那些在职读研的干部,也在政策层面给“从哪来,回哪去”开了一个小口子。
而对于已经在基层的战友来说,此刻最重要的,就是问一问自己,一旦机遇降临,是否还有能力胜任新的岗位,承担新的使命。
在这之前,除了努力适应和决然离开,没有更多的路,让自己在现在的岗位上混死掉,是最不负责的选择。
7
还记得一位曾在医院实习后来返回基层的军医说:
我至今还记得曾经收治的一个卵巢癌全身转移的病人,她希望能在家里走完自己的一生,但就在她准备出院回家的前一晚,病情突然恶化,我抢救了她两次,守了她整整一夜,让她算是勉强活着回了家,实现了自己的心愿。患者的家属对我千恩万谢,科里的一个老护士也跟我说,你以后一定会是个特别好的医生。那时候,我值班即使一整夜不休息也不会觉得累;那时候,我也坚信我将会成为一名好医生。如今,我已经没有那么大心气,只求成为一名真正的医生就好。
听罢微微心酸,毕竟我已然对自己的专业背景不愿提及。
不过我的心气还在,努力还在,我还有期待,我还在等待。
8
最后,回归主题。
祝贺曹雪涛院士,愿您桃李满天下,事业节节高。

 

收藏】  【打印】  【关闭

相关新闻

读取内容中,请等待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