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染黛色,喀喇昆仑高原,电磁空间错综复杂的信息乱流,像一张密不透风的网笼罩着演习区域。
只见一级军士长胡明头戴耳机,鹰隼般的双眼紧盯着电台接收器。他的指尖不断敲击电键,快得像飞鸟的俯冲。
伴随着急促的滴答声,一组组电波翻山越岭、乘风穿云,飞到数百公里外的指挥中心。这一组组电波,不仅是上传下达的“信息动脉”,更是关乎战斗胜败的“生命线”。
这时,一股巨大的电磁波干扰信号突然轮番出现。夹杂着几种语言的信号,在演习地域上空交织成一个巨大的信号迷宫。
“迅速关机,保持静默。”胡明凝神静气地等待着,像一个潜伏等待、伺机而动的“收网者”。
“发报方式冷僻,码字轻重不一,不像己方报务员手法。”只见胡明果断换频,一双宽厚却灵巧的手在电台上弹指如飞,从纷繁复杂、瞬息万变的信号网中抽丝剥茧,“揪”出一个个有价值的情报。
“打了个漂亮仗!”演习持续6个小时,他不仅侦收对方数字情报100余份,还靠着敏锐的听觉发现并摸清“敌方”电台的工作模式、转频规律等。
跳下装备车,胡明自信地眺望茫茫雪山,“不见硝烟,但闻风声,通信战场上残酷的较量,就在这‘无形无声’的表象下展开。”
聪耳为刀,驭指为兵。这份气定神闲的背后,是胡明30年孜孜不倦、不懈努力的沉淀。
“摩尔斯码,让我闻到了战争的味道。”兵之初的胡明,就被报务教室里神奇的滴答声吸引。
“要学就要学能打仗的本事!”他暗下决心要成为战场“听风者”。可还没入门,他的信心就被敲得粉碎。他似乎对电码没有任何“乐感”,就在同批入伍的战友们开始每分钟抄近百个电码的时候,他还徘徊在不到5个电码的水平。
胡明没有懈怠,每天强化训练10多个小时,抄报成千上万组,比别人训练量高10倍之多。那一年,胡明光用坏的耳机就有20个,抄收过的电报纸摞起来有一人高。年底考核,胡明每分钟抄听电码近300个,已接近当时全军报务尖兵的最高纪录。老兵张胜不禁感慨:“新兵蛋子能有这个成绩,都是在汗水里泡出来的。”
让胡明没想到的是,他赢在“考场”却输在“战场”。一次通信对抗演练,面对复杂多变的电磁环境,他连平时的水平都没发挥出来,耽误了指令的传达,导致演练败北。
“一字一码,千军万马。报务员心理素质不过关,根本没法上战场,更别说打胜仗。”胡明痛定思痛,通过设置情景模拟,在爆炸声、发动机轰鸣声等噪声中进行收发报训练,在“刁钻”的电磁进攻中组网联通,把实战环境融入平时训练,使自己能适应多变的战场环境。
去年9月,实战化演练在茫茫戈壁打响。对抗进入白热化阶段,胡明所在的红方遭受蓝方强电磁干扰。胡明果断换频调制,巧妙地避开蓝方电磁波,收发报40余份,红方占得信息优势,大获全胜。